中環石板街到荷李活道

如果要選一條街代表中環,不知大家會選那一條呢?我會選擇「石板街」,因為她是一條既有特色,也極豐歷史和回憶的一街老街。

和許多中上環的街道一樣,大多數街名的背後都隱藏著殖民地的故事。其實,石板街的真實名稱是砵典乍街 (Pottinger Street),是香港政府在 1858 年以香港的第一任港督享利‧砵典乍爵士 (Sir Henry Pottinger) 的名字命名。砵典乍就是鴉片戰爭時指揮英軍攻佔舟山和長江一帶的統帥,也是簽定《南京條約》的英方權威代表。

起初,砵典乍街由皇后大道中開始,沿荷李活道一路往上建,可惜那段地面陡直非常,工人唯由用大石一塊一塊地以梯級的形式鋪砌,既方便了行人的上落,也能把雨水引到路的兩旁,從而瀉去。

因砵典乍街由許多的石板鋪設而成,香港人就把她稱為石板街。大家踏在那些石板上,記得要感謝百多年前,把千斤重的大石抬到那兒的工人們,沒有他們當年的汗水,今天,我們也不會有那麼獨特的一條街道。



從前,石板街的店鋪賣的大都是成衣 、 雜貨 、 文具等。
現在,石板街兩旁的店鋪大都化身為酒吧和食肆。

塗鴉也成了石板街的新衣裳,為那灰沉沉的香港老街增添了一點色彩,也加多了一份活力。

石板街是荷李活道和干諾道中的橋樑,她把山上的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干諾道中連接起來。來到了砵典乍街,大家不礙多走幾步,走上荷李活道,欣賞那楝甚有殖民色彩的中央警處和域多利監獄,那麼經典的香港建築,真是買少見少了。

向荷李活道繼續往前走,沿途會發現各種類型的舊店鋪,店鋪雖舊,但人情品依舊,因此,走在中上環,一定要尋回那些淹沒在高樓大廈裡的人情味。

沒有頭緒中上環有那些傳統店鋪?醬醋、涼果、茶行、酒莊、紙紮、補傘等,都是傳統的特色行業,不過有些傳統手工藝已因後繼無人,逐漸失傳。

要是明白十九世紀未,中上環的店鋪喜歡以「一街一貨」的形成經營,如「花布街」即永安街、「藥材街」即高陞街、「海味街」即永樂街等,便能事半功倍地發屈出那些散落在中上環的人情味和回憶。

如果還沒到過永利街,還能順道走到那兒呢,因為她也是身處中上環呢!可見,由石板街到荷李活的一帶,處處都充滿香港的故事。





其他文章

地質公園 - 萬宜水庫東壩

香港那麼多水塘中,萬宜水庫東壩的六角形火山岩柱最為獨特,很難想像那些六角形的岩柱就是大自然親手打造出來的藝術品

世上最小的腳架:瓶蓋腳架

腳架世界裡出現過八爪魚,這隻能夠抓著任何柱子的怪物。今天,發現了另一支創意非凡的桌上型腳架,以水樽和飲料為支柱和重心

以Photoshop速寫速繪風景

某天,在西環碼頭看到一位外國男生對著維港速寫,即快速素描或繪畫。速寫主要勾勒出輪廓,光影和紋理一般都粗粗略過

【上窰家樂徑】一小時快閃行山遠足:上窰民俗文物館、曝罟灣及龍坑河

上窰家樂徑與北潭涌自然教育徑相連,而當中的主角是位於西貢郊野公園內的「上窰村」,是條始於 19 世紀的村落,由廣東省寶安縣黃氏族人所建。由上窰進入,大網仔離開,全程只需一小時,是條超級輕鬆的行山徑,絕對適合一家大細。交通上,可於西貢市乘搭 94 號巴士,於北潭涌巴士站下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