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六軸防震可行嗎?】為什麼專業相機只做到「五軸光學防手震」?

Sony 五軸光學防手震

三維空間的自由度 (Degrees of Freedom)

解答為什麼專業相機只做到「五軸光學防手震」前,先說說大家身處的三維空間裡,一共有多少個「自由度 (Degrees of Freedom)」。就算未上過 3D 圖像的人,在數學堂都上接觸過三維座標吧! 以 X 代表左右的移動;Y 代表上下的移動;Z 表示前後的移動。還有呢?三軸自身都可旋轉,X、Y 和 Z 軸的轉動分別以 θx、θy 和 θz 表示。

自由度 (Degrees of Freedom) 的名詞

在相機世界裡,廠商會把 X 軸的移動稱為「左右水平移動」或直接叫作 X;而 Y 軸的移動稱為「上下水平移動」或直接叫作 Y;Z 軸的移動稱為「前後水平移動」或直接叫作 Z。至於 X 軸的轉動則稱為「上下搖動 (Pitch)」;Y 軸的轉動則稱為「左右搖動 (Yaw)」;Z 軸的轉動則稱為「滾轉 (Roll)」。

光學防震原理

手機和相機的光學防震中,普遍都藉由感光元件的位移,來達至穩定影像的效果。這是現今最成熟的光學防震技術。

為什麼沒有六軸光學防震

從第一張圖,大家找到相機有哪五軸的光學防震嗎?它又缺少了哪一軸的防震呢?圖中可見,五軸光學防手震已蓋括了左右水平移動(X)、上下水平移動(Y)、左右搖動(Yaw)、上下搖動(Pitch)和滾轉(Roll);就是沒有前後水平移動(Z)。

回正題,為什麼廠商不把前後水平移動(Z)也加進防震系統裡?
答案是不可能。準確點說,是應用上的不可能。

Z 軸指的是鏡頭(和感光元件)與被攝物的距離,這正是對焦系統誕生的目的。整個光學對焦,鏡頭佔了九成的功勞。只要焦點一變,相機便要調鏡片組才能令影像清晰聚焦。拍攝時,手臂只要伸長一點,鏡頭都要重新追焦。 大家看到了吧!相機怎可能單憑移動感光元件幾毫米(mm)的前後距離就能令影像準確合焦呢?若能做到這一點,或許鏡頭也變成多餘的東西。

若感光元件可以移動較長的距離,如數十厘米(cm),技術上或許是可行,但應用上不可行呢!

為何坊間有六軸防震的相機?

既然六軸防震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,為什麼還有相機標榜自己是六軸防震呢?
很可能是語言上的「偽術」。大部份手機和運動相機 (Action Camera) 都備有三軸陀螺儀和三軸加速感應器。某些廠商就索性把「陀螺儀(Gyroscope)」的三軸加上「加速感應器(Accelerometer)」的三軸說成內置有六軸防震。 可惜,有感測器和可成功抵消手震是兩碼子的事。

運動相機 (Action Camera) 多數使用了廣角鏡,甚至超廣角鏡頭。而廣角鏡和超廣角鏡只需 1 至 2 米左右的距離便可達至「超焦距拍攝」又稱「泛焦拍攝」(Hyper Focal Distance)。即某距離以上,不用對焦,也可獲得清晰的影像。 有些廠商利用了鏡頭「超焦距拍攝」的特點,當成 Z 軸的防震。

廠商亦可能把相機標示為「六軸防震」,而非「六軸光學防震」。隨著人工智能及演算法的進步,依靠軟件以疊圖方法來消除影像的晃動也是可行。以軟件方法消除手震的方法稱作「電子防震」。由於始終是後製過,影像難免會有瑕疵,沒有光學防震般完美。

總結

大家學會了三維空間裡,最大的自由度 (Degrees of Freedom) 是 6,分別是左右水平移動(X)、上下水平移動(Y)、前後水平移動(Z)、左右搖動(Yaw)、上下搖動(Pitch)和滾轉(Roll),因此不應出現六軸以上的光學防震。

同時,也知道前後水平移動(Z)涉及鏡片組的調節,絕非單靠前後移動感光元件幾毫米便能成事,所以光學上的六軸防震近乎不可能。
最後,也解為什麼還有相機標榜自己是六軸防震,很可能只是「電子防震」,或別的取巧技倆,而非真的六軸光學防震。





其他文章

可當頸飾的Fisheye Baby 110

Fisheye Baby 110 Metal的出現,或許會改寫大家攜帶相機的習慣。它細得可當頸飾,有接近半圓的170度視角。長時間曝光也難不

【瑞士策馬特 Zermatt】從 Chalet Annelis 民宿觀賞馬特洪峰 Matterhorn

坐了 8 小時的「冰河列車」(Glacier Express),終於來到策馬特(Zermatt),。 雖然天空還掛著蔚藍的畫布,其實已是晚上 8 時許,正值日落時份。如果要選一件表代「策馬特」(Zermatt)的東西,一定非「馬特洪峰」(Matterhorn)莫屬。不單是「策馬特」(Zermatt),「馬特洪峰」(Matterhorn)根本就是整個阿爾卑斯山脈(Alps)之星。

【大埔鳳凰木】18區中開得最紅、最密、最燦爛

春風化雨時,簕杜鵑、風鈴木、櫻花等驚為天人,搶盡攝影師的快門聲,堆滿各大社交平台。隨著初夏的來臨,風靡一時的「萬人迷」已經黯然失色,取而代之的是紅透半邊天的鳳凰木

【攝影名詞】什麼是 HEIF/HEIC 照片格式?蘋果助攻的 JPEG 終結者

大家還記得世上最多人使用的相機是什麼嗎?當然不是 Canon、Nikon 或者 Sony,而是 iPhone。由 iOS 11 起,iPhone 的照片格式已由 JPEG 改為 HEIF/HEIC。 由最受歡迎的「相機」率先推行這場照片格式的革命,相信其他手機及相機製造商也會跟隨。注意,HEIF 不是蘋果自家的專利,有助 HEIF 推翻 JPEG。